EN
【转载】扩围行业碳配额分配征求意见!冶金规划院:从“强度控制”到“总量约束”,钢铁行业低碳转型进入实质性竞争期

发布时间:2025-10-31 阅读:7次 作者:sinocalci

随着钢铁行业正式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分配、数据质量、履约机制等一系列关键环节成为业内关注焦点。

生态环境部近日对《2024、2025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就行业碳排放核算基础、配额制度优化及未来“总量控制”阶段的政策预期等,中环报记者采访了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肖邦国。

“碳市场作为一项市场化减排机制,钢铁企业要正确认识碳价波动,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管理和价值创造。”肖邦国表示,未来配额分配将更加科学化、动态化,碳资产管理和低碳技术创新将成为钢铁行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基础能力亟待强化:从核算规范到数据质量

肖邦国介绍,钢铁行业自2013年起开展碳排放核算和核查工作,已积累十余年碳排放监测核算经验。相比2023年发布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填报说明 钢铁生产》,今年1月出台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钢铁行业(CETS—AG—03.01—V01—2024)》(以下简称《指南》)在核算边界、方法、排放源管控范围、计量检定、参数实测要求、数据质量管理以及月度存证等方面要求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不过,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调研结果显示,部分钢铁企业在碳排放核算方面仍存在边界不清、排放源识别不准确、计量检定校准不规范、检测能力不足、数据获取方式不符合要求等问题。

他建议,钢铁企业应充分掌握《指南》,提升基础能力,完善碳排放管理体系,从源头保障数据质量。

科学分配与动态调节:构建公平高效的配额体系

在全国碳市场配额分配机制方面,肖邦国认为,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提出的调节系数和±3%上下限,有助于控制企业配额盈缺率。

“从长期来看,应根据行业发展和减排潜力,适时调整调节系数区间,并逐步过渡到工序基准线法,对焦化、烧结、球团、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电炉炼钢等工序分别设定基准值,以行业相对先进的工序碳排放强度为参照,实现‘鼓励先进、惩戒落后’。”肖邦国还建议,主管部门加强数据监测与管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数据校验功能;完善配额分配方法,综合考虑企业规模、工艺技术、产品结构等因素;并建立灵活调节机制,探索配额拍卖和有偿分配制度,以平衡配额盈余和缺口。

提前布局总量控制:以低碳竞争力应对新阶段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对碳排放总量相对稳定的行业优先实施总量控制。

肖邦国认为,届时钢铁行业碳效高的企业履约成本将相对较低,而高碳排放企业将面临更大压力。竞争将更加激烈,绿色低碳转型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他建议,企业要加大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力度,提升碳管理水平;政府应制定合理的总量控制目标和减排路径,防止政策过严对行业造成冲击。同时,需完善碳市场交易规则和监管体系,保障公平、公正、公开运行。

在操作层面,肖邦国认为,总量控制应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方法设定。他解释道,“自上而下”指的是根据国家减排目标,倒推出钢铁行业的碳排放预算总额。“自下而上”指的是基于对企业产能计划、技术改造路线图的调研,评估行业实际的减排潜力。将两者结合,确定一个“踮踮脚能够到”的、既具挑战性又现实的总量目标,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建议设立2~3年的调整周期,根据宏观经济波动(如建筑业、制造业需求)、技术进步速度等进行适时调整,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调整规则,增加政策透明度。

此外,基准法是配额分配的核心,其设计直接决定了政策的公平性和降碳激励效果。肖邦国建议,基准法应更加精细化,建立基于工序的基准体系,包括焦化、球团、烧结、高炉、炼钢工序等。实行动态下降机制,适时调整基准线。对不同类型企业实行差异化处理,妥善处理“特殊性”和“公平性问题”。如电炉短流程企业可给予适度优惠,鼓励废钢回收利用。同时,考虑到利用稀土矿、钒钛磁铁矿、红土镍矿等特殊原料的企业会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建议对利用特殊原料的企业可考虑设置差异化基准。

主动管理碳资产:从履约成本到价值创造

肖邦国指出,钢铁企业要主动将碳配额转化为碳资产,从被动履约转向主动管理和价值创造。

他建议企业尽快建立碳资产管理团队,制定“碳资产管理行动方案”,提前预估配额盈缺,结合市场价格制定合理交易策略,实现低成本履约。

他还提出,要建立内部碳价监测与预测体系,密切跟踪政策与市场变化;合理利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降低履约成本;积极探索碳质押、碳回购等金融工具,盘活配额资产、增强流动性。

“当前碳价相对较低,部分今年刚进入全国碳市场的钢企已开始配额交易,加上结转政策的支持,在正常完成2024年度履约外,2025年每家钢企均可结转1万吨碳配额,企业积极开展碳账户管理和碳配额增值,不仅可尽快熟悉碳市场交易规则,培养团队实战能力,更能在碳价周期性涨跌中获取一定收益。”肖邦国指出。


下一篇:【转载】推动我国碳市场发挥更积极作用(美丽中国)

返回

地址: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燕湖路185号

电话:025-58071620转8802(分机)

电话:137 7066 0602

传真:025-58071640

邮箱:http://mail.sinocalci.com/

公司概况 公司简介 大事记 企业文化 资质荣誉

新闻中心 企业新闻 行业新闻 通知公告

产品中心 环形套筒窑
(煅烧领域)
粉体煅烧装置
(悬浮煅烧——煅烧领域)
双膛窑
(煅烧领域)
回转窑
(煅烧领域)
高温竖窑
(煅烧领域)
催化燃烧设备CO
(工业焚烧领域)
直燃式热氧化炉TO
(工业焚烧领域)
废液焚烧炉
(工业焚烧领域)
固废回转窑焚烧炉
(工业焚烧领域)
废盐焚烧装置
(工业焚烧领域)
托管运营 远程工业智能运维平台

业绩展示 煅烧领域 工业焚烧领域 固废循环利用领域 托管运营

技术研发 科研机构 科研成果

人力资源 加入我们 办公环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支机构

© 2020江苏中圣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3062422号-1 网站建设:博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