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转载】工业经济运行“向稳、向新、向优”(年中经济观察)

发布时间:2025-07-25 阅读:39次 作者:sinocalci

“今年上半年,面对更加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态势良好,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呈现出‘向稳、向新、向优’的特点。”在7月18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用三组关键词概括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特征。

工业运行韧性彰显

“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稳步提升,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在一季度良好开局的基础上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7%,基本保持稳定。”谢少锋介绍,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52万户,较上年底增加8000多户,规上制造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5.4%,经营主体活力有效激发。

重点行业成为稳增长关键支撑。谢少锋介绍,电气机械、汽车、电子、通用设备、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增长较快,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量质齐升”,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分别达到35.5%和16.4%,电子、电气机械、通用设备等行业利润增长超过10%。工业大省“挑大梁”的作用突出,31个省份规上工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并全部实现了同比增长。

数字技术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以5G、人工智能大模型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迅速发展,上半年数字产业完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3%,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了3.4个百分点。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介绍,5G融合应用已融入国民经济97个大类中的86个,建设超过1.85万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截至6月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到455万个,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端口数达3022万个,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

创新融合纵深推进

上半年,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加速,全国登记技术合同近41万件,成交额超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

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推进。截至6月底,我国已建成3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41家中试平台纳入重点培育库。谢少锋介绍,目前已将2400余家中试平台纳入储备库,并从中遴选产生241家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力争在今年底,培育5个以上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

人工智能赋能作用持续加强。我国培育并开源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加快在电子、原材料、消费品等行业应用,形成一批新模式新业态。AI手机、AI电脑、AI眼镜等人工智能终端已超百款,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高端装备领域捷报频传。例如,大型水陆两栖灭火飞机AG600取得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与生产许可证,首个自主研制的电动型载人飞艇AS700D完成科研首飞;上半年,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接待游客超47万人,第二艘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顺利起浮,整体建造进度达78%,国内首制16000标箱(TEU)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交付。

产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新确定了26个试点城市,开展第二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新支持35个试点城市,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国家层面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超过20%,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截至上半年,规上轻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现已达到86.2%,实现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82.3%。

固基提质、优化环境

“我们也看到,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外部不确定性需加强应对、产业结构性矛盾需妥善化解。”谢少锋说。下一步,工信部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筑牢工业经济基本盘。实施新一轮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重点行业着力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支持重点工业大省发挥“挑大梁”作用,包括落实支持政策、培育新增长点、促进产业转型、提高运行质效、应对外部风险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夯实工业经济稳定运行基础。

——着力提高发展质量。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统筹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持续开展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迈进。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大模型在制造业重点行业落地部署,提升智能化水平。推进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夯实绿色化发展基础。

——持续培育发展动能。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开展专项行动,培育新产业、打造新动能,加快发展生物制造、低空产业。推动人形机器人、元宇宙、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超前布局新领域新赛道。

——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开展专项行动,加大工作力度,解决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减轻企业负担,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强化标准的作用,支撑引领技术进步和产业优化升级,加强产能监测预警,推动行业自律,优化发展生态。(记者 孔德晨)


上一篇:【转载】国家发改委:碳排放双控列入2025年下半年工作部署 下一篇:【转载】《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发布

返回

地址: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燕湖路185号

电话:025-58071620转8802(分机)

电话:137 7066 0602

传真:025-58071640

邮箱:http://mail.sinocalci.com/

公司概况 公司简介 大事记 企业文化 资质荣誉

新闻中心 企业新闻 行业新闻 通知公告

产品中心 环形套筒窑
(煅烧领域)
粉体煅烧装置
(煅烧领域)
双膛窑
(煅烧领域)
回转窑
(煅烧领域)
高温竖窑
(煅烧领域)
催化燃烧设备CO
(工业焚烧领域)
直燃式热氧化炉TO
(工业焚烧领域)
废液焚烧炉
(工业焚烧领域)
固废回转窑焚烧炉
(工业焚烧领域)
废盐焚烧装置
(工业焚烧领域)
托管运营 远程工业智能运维平台

业绩展示 煅烧领域 工业焚烧领域 固废循环利用领域 托管运营

技术研发 科研机构 科研成果

人力资源 加入我们 办公环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支机构

© 2020江苏中圣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3062422号-1 网站建设:博采网络